“深入广袤乡村,走进田间地头,发挥专业所长,点亮乡村之美……”近日,河南理工大学太阳成集团122cc“筑梦乡村,振兴有我”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围绕“设计赋能乡村振兴”开展调研服务活动,积极探索富有创新性、艺术性、可持续性的乡村发展路径,切实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,助力建设美丽乡村。
红色文旅设计,打造文旅融合“大品牌”。在素有“焦作西柏坡”之称的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,实践团成员感受红色文旅的融合发展,这里也正是该院“草帽教授”陈兴义组建的“美丽乡村行动计划”服务团队打造的红色教育典型案例。经过持续的推进发展,十二会村的红色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,绿色生态正在逐步实施,蓝色康养已经有了规划。研究生实践团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,创新宣传教育形式,讲好红色故事,打造河南文旅融合“大品牌”,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、常态化。
户外景观设计,建设美丽乡村“新形态”。在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道上马村卢亮沟,一排排建造精致的魔方屋,数十顶优质的白色帐篷点缀在绿山上,如置身在童话世界一般。实践团通过走访了解到目前,卢亮沟以“文旅+体育”为主题,打造户外露营新体验。实践团队在调研中发现,相比传统的“上车就睡,下车拍照”的旅游方式,“体育+旅游”作为一种健康的、充满活力的新兴业态,正成为一种颇受青睐的休闲生活方式,实践团队将围绕“露营景观设计”+“多元营销方案”助力卢亮沟美丽乡村建设。
文化创意设计,提高乡村民宿“体验感”。在走访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的周窑村时,实践团成员了解到,曾经的这里,羊肠路,荆棘山,石头房,破不堪,而真正让古老村庄焕发活力的是原生态文旅民宿。实践团成员先后参观了山居民宿、山阳印象餐厅、河南图书馆乡村分馆以及文化社区等项目。最让实践团成员印象深刻的是河南省图书馆乡村分馆,该馆是“图书馆+民宿”文旅融合模式的新探索,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,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缺乏,旅游体验感较低,实践团将围绕“图书+窑洞”为主题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,助推乡村民宿的美学发展。
非遗陶器设计,焕发传统文化“年轻态”。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陶之乡,是全国极少的以古老的手工艺术而活色生香千余年的古村,实践团先后参观了黑陶制作传统工坊、感受这里独特的窑洞文化与黑陶文化。该院长期致力于制陶工艺的保护与黑陶陶器设计,以新颖的器型设计使得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,实践团队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,将采用“非遗文化科普”+“研学体验”+“乡村旅游”的模式,使得艺术乡建方式不断多元化。
“本次社会实践调研,虽然很辛苦,但是收获满满。走进乡村才能真正了解乡村,深入调研才能发现真问题,才能找到设计的灵感来源与科研论文的起点和落地点。”该实践团成员王喜喜说,“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,‘新时代的中国青年,生逢其时,责任在肩,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,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。’我很荣幸在这个时代里,为乡村振兴书写青春韶华。”
“‘艺术乡建’是以艺术融入乡村建设,重新连接人与人、人与乡村、人与自然的关系,通过开展艺术乡建,有效激活人的个体价值和乡村资源价值,创新乡村产业、美化乡村环境、复活乡村文明、助力乡村治理,从而使乡村获得更高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‘获得感’‘幸福感’,进而推动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。”该实践团指导教师,河南理工大学太阳成集团122cc副院长韩宏斌表示,“在未来研究生培养中,要让学生们走进乡村、深入乡村,用艺术作品不断赋能乡村振兴。”